為您講解河道整治的幾大物理方法
當下河道污染現(xiàn)象較為嚴重,不少人采取裝設河道攔污浮排的方案,目的是提供一種串聯(lián)式式河道自動攔污裝置,能夠自動攔截并清除河道內的漂浮物或水生植物,不僅不需要化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清污,而且漂浮物或水生植物不會堆積,清理周期大大縮短,還能夠避二次污染。
下面介紹幾種物理方法來整治河道污染:
1.截污
截污是河流治理的一條有效的途徑。目前內受污染河流,不源于外來污染物遠出湖泊自身的凈化能力而導致水質惡化、生態(tài)破壞,而截污則基本能夠解決河流的污染之源,止水體進一步惡化。截污作為一項有效的措施被廣泛認可。
但由于河流截污工程浩大,涉及面廣,包括大量管網鋪設、污水廠建設、人員動遷、河流周邊生態(tài)修復、工廠企業(yè)排污控制等,其巨額的工程投資、漫長的工期與復雜的工程實施,使眾多的河流主管部門在一定時期內力承擔,而進展緩慢,因而當前的截污工作多的體現(xiàn)為相關主管部門量力而行的治河措施之一,通常會結合其他的治理方法實施。
2.清淤
由于常年自然沉積,河流底部聚積了大量淤泥,富含可觀的營養(yǎng)鹽類,其釋放也可能形成河流富營養(yǎng)化和水華暴發(fā)。將底泥從河體中移出,可減少積累在表層底泥中的營養(yǎng)鹽,減少潛在性內部污染源,是減少內源污染的直接有效措施。在工程施工時,要密閉機械工作面,對淤泥要置,止二次污染。但是,清淤后水質只能暫時性地得到改善,隨著污染的輸入,河流很快又淤積回去,而且工程量大,投資費用高。
3.曝氣復
污染嚴重的河流水體由于耗量大于水體的自然復量,溶解很低,甚至于缺(厭)狀態(tài)。向于缺(厭)狀態(tài)的河道進行人工充(此過程稱為河道曝氣復),可以增強河流的自凈能力、改善水質,改善或恢復河流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因此,向于缺(厭)狀態(tài)的河流中進行曝氣復可以補充河流中過量消耗的溶解、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,有助于加快黑臭、感官性差等狀態(tài)的河流恢復到正常的水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
由于河流曝氣復工程的效果和相對較低的投資與運行成本費用,成為一些發(fā)達家及中等發(fā)達家與地區(qū)在中小型污染水體乃至港灣和河流水體污染治理中常用的方法。